分享缩略图

神秘研究所官方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首季开局良好 未来增长可期—神秘研究所官方济形势

2024-04-26 11:06:20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首季报显示,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但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挑战。

这是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如何看待首季经济形势?未来增长前景如何?新华社25日推出新一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冠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共话中国经济走势。

平稳起步 首季经济开局良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

“一季度经济增速稳中有升,不管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比上季度有所提高。”李慧说,从宏观上来看,整个经济运行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上年同期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全年提升1.5个百分点……一系列数据印证当前经济稳中向好势头。

货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装卸集装箱(2024年3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这个良好既体现在宏观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定,更体现在中国经济通过转型升级壮实了筋骨,增强了体质。”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王冠华这样评价。

在张燕生看来,一季度5%的货物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总额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并且呈现出结构向优的变化,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细看今年首季报,中国经济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之时,也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这是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展出的红旗新能源汽车(2024年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占GDP比重升至5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2.7%……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在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趋优、质效向好的发展态势。”李慧说,一季度经济规模占全年经济总量的22%左右。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良好对完成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增强,经营主体信心持续回升。游洪涛介绍,一季度,公司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5%。从未来发展看,国内健康需求仍在持续增长,对未来市场很有信心。

放眼全球,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着较大压力。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上调后的全球增长预期为3.2%。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冠华在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王冠华说,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了确定性。

直面挑战 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开局良好,提振了发展信心,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仍然存在,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季度,4.7%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前2个月5.5%和去年全年7.2%的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物价涨幅有所回落,3月份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表明消费者信心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黑河跨境电商园区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的工人把打包好的货物通过传送带送到快递分拣场(2024年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王冠华建议,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要重点从三方面发力:持续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创新消费场景,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完善商贸流通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安心舒心消费。

融资难、融资贵是很多民企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对此,游洪涛也深有体会,他表示对医药行业而言,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难等问题给企业发展带来挑战。

工人在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医疗设备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2024年1月10日摄)。据介绍,目前该区健康管理、生物工程、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领域的企业达30多家。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需要各方面政策配合。”李慧说,比如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过程方面,除了实施减税政策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前不久设立了再贷款的政策工具,这体现了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效应。

当前中国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企业转型升级,势必要承受一些阵痛。”游洪涛表示,华森制药始终坚定信心谋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开辟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大健康产业新赛道,培育发展新优势。

当前,政策如何有效落地问题也备受关注。

对此,李慧表示,推动落地见效,关键要狠抓政策落实,尤其要把今年的增量政策,如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尽快落实到位。此外,要狠抓问题解决,狠抓统筹协调,进一步推动各领域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求职者在2024年陕西工会“春送岗位”就业服务月现场招聘会上了解招聘信息(2024年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我们在过去两年已经对上千件新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了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现在正在推动将非经济性政策和经济政策一并纳入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评估,推动各个方面多出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李慧说。

激活潜力 长期向好有支撑有信心

2024年,中国设定了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展望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张燕生认为,短期要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中期要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并稳住房地产业发展,长期则要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一系列举措正在发力。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截至目前已下达超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30%,并已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初步筛选。

继《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后,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日前对外发布,提出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等22条措施举措,有望撬动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我们正在建立更好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和央地互动。”李慧说,同时,争取把设备更新和一些循环利用项目,纳入到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政府性资金支持范围,并优化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政策落地。

2024年春节迎来“8+1”假期,民众出游热情高涨,各地景区景点迎来参观热潮,文旅市场实现“开门红”。这是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2024年2月14日摄)。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今年一季度,消费依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从假日经济到春日经济,各种场景式消费不断创新。

游客乘坐竹筏在湖北省宣恩县贡水河上观看河岸实景歌舞表演(2024年2月20日摄)。春节期间,当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景游玩,为山乡经济注入活动。新华社发(宋文 摄)

王冠华认为,这其中孕育着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扩大消费潜力带来很大空间。“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消费潜力大、韧性强,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信心和底气所在。”

协同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将带来巨大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在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给我们企业带来很多发展新机遇。”游洪涛表示,对企业而言,未来发展的信心就在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未来,在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张燕生看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释放县域经济增长潜力,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向好的关键。“县城资源配置效率比农村高很多,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是破解总需求不足问题的关键。”

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敦厚社区,游客徜徉在油菜花海里(2024年3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李慧认为,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齐城镇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提高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释放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谈及未来经济走势,李慧说,我们有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有更为坚实的高质量发展基础,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的动力活力,有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政策和工作准备,随着政策举措进一步落实落地,全年经济稳中向好具有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中成长壮大。“观察经济运行还是要观大势、看趋势、认主流。”王冠华说,经济运行当中有压力有挑战,但是也有支撑有信心,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文字记者:魏玉坤、陈炜伟、韩佳诺

视频记者:李姝莛、关桂峰、韩洁、陈炜伟、魏玉坤、韩佳诺、李林欣、杨志刚、郝晓江、刘洋、王革军、沙青、赵小帅、冯媛媛、吴飞座、霍思颖、李思佳、周阳、李海伟、孙敏、张智敏、逄杰、岳文婷、邹尚伯、李帅、姜亮、韩赫、程济安、崔月平、王冰笛、朱一南、危颖、朱龙川、李祯、张宇恒、董修竹、姚兵、杨依然、余福卿、华洪立、吉莉、刘亚南、谢锷、邓敏、曾涛、赵小娜、郑博非、孙青、有之炘、杨子春、郝杰、霍思颖、丁乐、吴昊、缪培源、孟菁、李光正、刘春燕、钟雅、孙鑫晶

海报设计:卓越

编辑:罗辉、金地、韩佳诺、徐金泉、吴建路、宋为伟、刘梦琪、程昊、郭洁宇

统筹:李逾男、方思贤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

© 2023-2025 [碟调网] Sitemap 本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若有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hxc研究所实验室免费
分享缩略图

hxc研究所实验室免费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安全漏hxc研究所实验室免费出

2024-04-26 11:06:20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3年6月19日,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布尔歇机场举行的巴黎航展上,波音737 MAX和波音777X飞机(下)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新华社旧金山4月25日电 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一架波音客机24日在北海道新千岁机场着陆时油压泵系统出现故障,机体漏油并冒烟,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此外,美国波音公司近日再现“吹哨人”,两名工程师称,他们因飞机的技术事项与管理层意见不和,遭到打击报复。

与此同时,波音24日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一季度交付的民用飞机数量和当季收入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夫·卡尔霍恩说,波音眼下工作重点是整顿生产,而非财务表现。

波音的“艰难时刻”

根据波音发布的财报,受737机型交付量下降和737 MAX 9停飞影响,该公司第一季度交付民用飞机83架,同比下降36%;第一季度收入为165.7亿美元,同比下降8%;不过,该公司虽然第一季度亏损3.55亿美元,但亏损额较去年同期的4.25亿美元有所收窄。

波音在财报中说,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正在实施一项全面行动计划,以处理好美国联邦航空局审计737机型的生产后提出的反馈意见。

美国联邦航空局2月底在一份声明中,要求波音公司在90天内制定一项全面行动计划,以解决其“系统性质量控制问题”。

这是2019年3月13日在美国芝加哥拍摄的波音公司总部外景。新华社发(乔尔·莱纳摄)

卡尔霍恩说,短期看,“我们正处在艰难时刻”,为使公司拥有更强大、更稳定的未来,波音将花必要的时间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

卡尔霍恩3月25日宣布将于2024年年底卸任,并表示离任前将继续带领波音公司完成正在进行的工作。

“吹哨人”接二连三

曝光波音飞机制造环节有问题的“吹哨人”不断出现。

路透社23日援引美国航空航天专业工程雇员协会的消息报道,两名波音员工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授权,行使部分监管和认证职能。2022年,围绕波音777和787系列客机机载电脑系统的技术事项,他们坚持要求遵循联邦航空局新指南。但上级认为这样一来会增加成本并且延误生产,因此不同意。僵持将近6个月后,在联邦航空局支持下,上级不得不同意。

航空航天专业工程雇员协会上周向美国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投诉说,这两名员工后来被波音方面给予负面评定。其中一名员工已经离职。

2019年3月2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克托维尔,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波音737 MAX 8型号飞机停泊在南加利福尼亚物流机场。新华社发(赵汉荣摄)

波音发表声明回应称,对打击报复员工的做法“零容忍”,但暂未发现证据证明上述说法。美国联邦航空局23日说,正在展开调查。

此外,曾在波音工作32年的约翰·巴尼特曝光波音存在质量控制问题,于今年3月被发现疑似死于自杀,而他原定近期就一桩针对波音的诉讼提供证词。

美国《纽约时报》9日报道了波音公司质量工程师萨姆·萨莱普尔对波音质量控制的担忧。萨莱普尔说,波音787型飞机机身组装涉及把不同供应商生产的大块机身部件装配到一起,而波音员工以强力推挤完成组装,造成机身复合材料变形。萨莱普尔称,他多次在波音内部反映情况,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遭报复、排挤和人身威胁。

为逐利舍弃安全?

波音内部有上千名工程师获联邦航空局授权开展监督工作。法律要求他们“对安全的承诺高于所有其他优先事项”,不可受到波音管理层对成本和进度要求的干扰。波音公司先前承诺,将安全置于成本和进度之上,保持开放的风气,保护提出安全问题的员工。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工程师确因提出安全问题而遭到波音打击报复,那意味着公司的承诺不可信。

2019年3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人们聚集在坠机现场。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摄)

波音737 MAX 8型客机在2018年10月和2019年3月发生重大空难后,波音的安全文化备受关注。一些工程师声称,波音管理层干预737 MAX开发过程,限制安全测试。

美国资深记者、作家彼得·罗比森在《盲飞》一书中指出,波音在1997年收购竞争对手麦道后,迎合资本追求利润的取向取代了此前精益求精的工程师文化。以盈利为中心的导向,使波音对公司管理、研发生产进行压缩和简化。为了跟空客新机型竞争,波音公司没有进行足够测试和验证就匆忙推出737 MAX客机,为日后飞行安全埋下隐患。

今年1月,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机飞行时门塞掉落。美国联邦航空局对波音737 MAX机型的生产进行了为期6周的全面审核,结果发现大量问题。据美联社报道,“掉门”事故发生让两起空难重回大众视线,迫使波音高管少谈财务,更多地把安全挂在嘴边。(记者:吴晓凌、惠晓霜;编辑:陈丹、徐晓蕾、杨舒怡、刁泽)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

© 2023-2025 [碟调网] Sitemap 本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若有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