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研究所是干什么的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吃“软糖”养生,是新消费还是智商研究所是干什么的是新消费还是智商税

2024-04-26 12:54:50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缺钙、脱发、失眠、便秘……这些让人颇为苦恼的健康问题,现下仿佛都可以由“一颗糖”来解决。眼下,以软糖剂型为代表的功能性食品,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养生新时尚。

在电商平台,记者搜索“功能性软糖”,随即跳出各种不同功效的产品,诸如叶黄素软糖、益生菌软糖、胶原蛋白软糖、烟酰胺美白软糖等,不少软糖还被制成小熊、星星等各种可爱的形状,看起来令人颇有食欲。

那么,功能性软糖究竟是新消费还是智商税?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

相当一部分“保健零食”处于监管灰色地带

眼下,随着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零食走向功能性,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有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757.7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7.9%。

在年轻人中,每天像吃零食一样吃功能性软糖的为数不少。

“软糖是常见零食,将营养素加入其中,升级换代成功能性零食,可能更符合时下的消费场景与消费需求。”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伍佩英告诉记者,当下年轻人生活节奏快,追求高效率和即时享受,在养生上同样如此。相较于传统需要蒸、煮、炖、熬才能食用的养生食材,或制成胶囊、粉剂难以下咽的保健食品,年轻人更青睐看上去好看、吃上去美味的“功能性零食”。

但是,面对品种日渐丰富的功能性食品,消费者如何选?医生介绍,如果产品本身带有“蓝帽子”标签(即我国保健食品专用标志),那么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都相对有保证,作为膳食补充剂是合格的。“我国对保健食品监管十分严格,目前市场上带‘蓝帽子’的‘保健零食’不多,大多添加各种营养素的软糖、果冻、代餐等充其量只能称作功能性食品,而非保健食品。”伍佩英说,由于国内法律法规中只存在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划分,因此功能性食品尚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分辨。

似“糖”非“糖”,食用有规范

功能性软糖走红后还催生出另一个问题——也许是因为口感太佳,不少消费者真将其当“糖”吃。有网友直言,“不知不觉吃了一包,才发现是叶黄素。”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营养科医生李莹杰告诉记者,门诊上常常接到患者关于各类保健品的咨询,但是功能性软糖在门诊上被问询的概率却极低,“不少人认为这就是种零食,吃多吃少都没关系”。

实际情况是,这类被做成零食的功能性食品,在食用前必须查看成分表。“若消费者不考虑添加的营养素剂量而盲目食用,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就以维生素C为例,吃少了没效果,吃多了有毒副作用,因此即使是软糖,也并非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李莹杰说。

此外,也并非所有营养素都适合制成软糖剂型。以时下不少人青睐的益生菌为例,目前市场上有粉剂、液体、胶囊型、软糖剂型等。“益生菌如果是液体状的,则必须在冷藏环境下储存,才能保证活菌数损失最少。”李莹杰说,制成软糖剂型或胶囊型的益生菌虽然保存和运输相对方便,但其含菌数量能否满足人体所需值得商榷。因此,针对不同营养素,选对剂型同样很重要。

还有不少消费者倾向于“海外购”。医生提醒,各国保健食品上市标准不同,适合外国人体质的未必适合国人。更需指出一点是,保健品仅能当作膳食补充剂,绝不可替代药品,如有身体不适还需尽早就医、及时治疗。

避免跟风,服用前宜请医生把关

除软糖外,目前被赋予保健功能的食品还有果冻、代餐等,这类功能性食品的销售渠道大多在线上,往往借助购物平台上的网络主播,为产品推广和带货。有医生注意到,不少消费者购买功能性食品,是出于健康、体重、形象等方面的焦虑,但他们缺乏足够的营养学知识,更容易跟风尝试。

面对缺了一张“处方签”的功能性食品,消费者更应该明确,自己是否需要补充营养素?该补充哪些营养素?又该补到什么程度?“保健品虽非药品但也不能随意吃,营养素含量不达标无法起效,超量摄入则无益身体健康。”李莹杰说,食用功能性食品前,最好还是请医生把把关。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披着保健品功效的真零食,也有暗藏药品功效的‘假零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药学部主任李智平认为,市场多样化值得鼓励,但普通消费者毕竟不是专业人群,有时会因为一个广告就被“种草”,点开链接就购买。因此功能性食品不仅在上市前需要被监管,上市后的监管同样不可或缺。

不少业内专家同时表示,普通人群身体所需的营养素还应从每日正常的饮食摄取,功能性食品仅是一种膳食补充,不可过度依赖。如果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还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记者 李晨琰

【责任编辑:卢小凡】
返回顶部

© 2023-2025 [碟调网] Sitemap 本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若有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秘密导航
分享缩略图

秘密导航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明夜南方强降雨再来袭 暴雨大暴雨集中在这些地方秘密导航地方

2024-04-26 12:54:5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4月18日以来,南方强降雨带南落至江南南部、华南一带,导致这里持续遭遇强降雨、强对流天气侵袭。其中,广东成了强降雨的重灾区。今天08时至14时,广东包揽全国降水排行榜前十,深圳6小时降水量高达85.8毫米,位居第一。

今天(4月23日)午后,强对流云团已基本东移出海,广东大部的雨才终于消停了一会儿。但是喘息的时间十分短暂,随着冷空气渗透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四川盆地上空将形成一个低涡切变,并在高空槽的引动下发展东移,在低涡切变的东侧,急流顶端动力水汽条件较好的地区便会形成较强降水。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中南部和东部、华南北部和中东部及贵州东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上述地区累计雨量有30~80毫米,广东中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100~240毫米,局地可达250~300毫米。

在这轮过程中,25日是降雨最强的时段,像是广西东北部、广东中北部等地普遍都会遭遇暴雨甚至大暴雨的侵袭。且上述地区能量条件好,强对流天气突出,部分地区的降水可能具有极端性,致灾风险高。

如果把19日至22日强降雨落区和25日的降水预报作对比,不难发现,暴雨和大暴雨的落区高度重叠!短短几天时间,遭遇如此密集的强降雨,广东无疑将面临一场防汛防灾的巨大考验。

  强降雨频繁来袭,华南小伙伴们应该如何抵御灾害?以下四点必须牢记!

1、不要去山区和浅山区:持续强降雨导致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风险极高,公众应避免前往山区、河道、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2、降水过程来临前后,远离河道:珠江流域北江、东江、贺江、桂江需警惕中小河流洪水。

3、如需外出,应注意交通安全,谨慎涉水,驾车行驶中遇到强风雨,应尽快把车停在安全处,同时车上人员尽快撤离到安全地带,请勿涉水行车。

4、暴雨致灾可能有一定滞后性,即使降水过程结束,也谨慎前往山区河谷等地质脆弱地区。

而在北方,冷空气匆匆地走了个过场后,明天开始,北方大部又将踏上一段升温之旅。

预计26日,北方气温将升至近期的高点,从东北南部往南的大部地区最高气温普遍会达到25℃以上,尤其是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直奔30℃大关,甚至超过30℃,大幅高于常年。

大城市中,像是石家庄,25日、26日最高气温或达到31℃,刷新今年来新高,一直到28日最高气温都将在30℃附近,暖意十足。西安从25日一直到29日,最高气温可能都在30℃或以上,显然是过夏天的感觉。

不过,这波升温过后,到月底时冷空气还是会来刷一波存在感,届时北方的气温又会出现起伏波动。临近五一假期,提醒大家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哦。

 

【责任编辑:吴疆】
返回顶部

© 2023-2025 [碟调网] Sitemap 本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若有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