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4399神秘通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首季开局良好 未来增长可期——“中4399神秘通道国经济圆桌会”聚焦当前经济形势

2024-04-26 05:07:05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最新公布的中国经济首季报显示,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中有升,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但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挑战。

这是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如何看待首季经济形势?未来增长前景如何?新华社25日推出新一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冠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共话中国经济走势。

平稳起步 首季经济开局良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

“一季度经济增速稳中有升,不管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比上季度有所提高。”李慧说,从宏观上来看,整个经济运行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上年同期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全年提升1.5个百分点……一系列数据印证当前经济稳中向好势头。

货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装卸集装箱(2024年3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这个良好既体现在宏观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定,更体现在中国经济通过转型升级壮实了筋骨,增强了体质。”分析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王冠华这样评价。

在张燕生看来,一季度5%的货物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总额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并且呈现出结构向优的变化,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细看今年首季报,中国经济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之时,也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这是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展出的红旗新能源汽车(2024年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占GDP比重升至5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2%,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2.7%……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在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趋优、质效向好的发展态势。”李慧说,一季度经济规模占全年经济总量的22%左右。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良好对完成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增强,经营主体信心持续回升。游洪涛介绍,一季度,公司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5%。从未来发展看,国内健康需求仍在持续增长,对未来市场很有信心。

放眼全球,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着较大压力。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上调后的全球增长预期为3.2%。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王冠华在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王冠华说,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了确定性。

直面挑战 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开局良好,提振了发展信心,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仍然存在,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季度,4.7%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前2个月5.5%和去年全年7.2%的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物价涨幅有所回落,3月份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表明消费者信心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黑河跨境电商园区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的工人把打包好的货物通过传送带送到快递分拣场(2024年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王冠华建议,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要重点从三方面发力:持续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创新消费场景,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完善商贸流通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安心舒心消费。

融资难、融资贵是很多民企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对此,游洪涛也深有体会,他表示对医药行业而言,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难等问题给企业发展带来挑战。

工人在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医疗设备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2024年1月10日摄)。据介绍,目前该区健康管理、生物工程、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领域的企业达30多家。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需要各方面政策配合。”李慧说,比如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过程方面,除了实施减税政策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前不久设立了再贷款的政策工具,这体现了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效应。

当前中国仍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企业转型升级,势必要承受一些阵痛。”游洪涛表示,华森制药始终坚定信心谋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开辟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大健康产业新赛道,培育发展新优势。

当前,政策如何有效落地问题也备受关注。

对此,李慧表示,推动落地见效,关键要狠抓政策落实,尤其要把今年的增量政策,如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尽快落实到位。此外,要狠抓问题解决,狠抓统筹协调,进一步推动各领域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求职者在2024年陕西工会“春送岗位”就业服务月现场招聘会上了解招聘信息(2024年3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我们在过去两年已经对上千件新出台的政策文件进行了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现在正在推动将非经济性政策和经济政策一并纳入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评估,推动各个方面多出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李慧说。

激活潜力 长期向好有支撑有信心

2024年,中国设定了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展望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张燕生认为,短期要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中期要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并稳住房地产业发展,长期则要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一系列举措正在发力。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截至目前已下达超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30%,并已完成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初步筛选。

继《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后,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日前对外发布,提出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等22条措施举措,有望撬动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

“我们正在建立更好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和央地互动。”李慧说,同时,争取把设备更新和一些循环利用项目,纳入到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类政府性资金支持范围,并优化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政策落地。

2024年春节迎来“8+1”假期,民众出游热情高涨,各地景区景点迎来参观热潮,文旅市场实现“开门红”。这是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2024年2月14日摄)。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今年一季度,消费依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从假日经济到春日经济,各种场景式消费不断创新。

游客乘坐竹筏在湖北省宣恩县贡水河上观看河岸实景歌舞表演(2024年2月20日摄)。春节期间,当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景游玩,为山乡经济注入活动。新华社发(宋文 摄)

王冠华认为,这其中孕育着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扩大消费潜力带来很大空间。“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消费潜力大、韧性强,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信心和底气所在。”

协同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将带来巨大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在中国经济圆桌会录制现场交流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力点,给我们企业带来很多发展新机遇。”游洪涛表示,对企业而言,未来发展的信心就在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未来,在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张燕生看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释放县域经济增长潜力,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向好的关键。“县城资源配置效率比农村高很多,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是破解总需求不足问题的关键。”

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敦厚社区,游客徜徉在油菜花海里(2024年3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李慧认为,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下一步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齐城镇建设中的短板弱项,提高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释放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谈及未来经济走势,李慧说,我们有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有更为坚实的高质量发展基础,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的动力活力,有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政策和工作准备,随着政策举措进一步落实落地,全年经济稳中向好具有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中成长壮大。“观察经济运行还是要观大势、看趋势、认主流。”王冠华说,经济运行当中有压力有挑战,但是也有支撑有信心,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文字记者:魏玉坤、陈炜伟、韩佳诺

视频记者:李姝莛、关桂峰、韩洁、陈炜伟、魏玉坤、韩佳诺、李林欣、杨志刚、郝晓江、刘洋、王革军、沙青、赵小帅、冯媛媛、吴飞座、霍思颖、李思佳、周阳、李海伟、孙敏、张智敏、逄杰、岳文婷、邹尚伯、李帅、姜亮、韩赫、程济安、崔月平、王冰笛、朱一南、危颖、朱龙川、李祯、张宇恒、董修竹、姚兵、杨依然、余福卿、华洪立、吉莉、刘亚南、谢锷、邓敏、曾涛、赵小娜、郑博非、孙青、有之炘、杨子春、郝杰、霍思颖、丁乐、吴昊、缪培源、孟菁、李光正、刘春燕、钟雅、孙鑫晶

海报设计:卓越

编辑:罗辉、金地、韩佳诺、徐金泉、吴建路、宋为伟、刘梦琪、程昊、郭洁宇

统筹:李逾男、方思贤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

© 2023-2025 [碟调网] Sitemap 本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若有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影视工场ios
分享缩略图

影视工场ios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超过半年求职严重受阻 面试被反复追问为何空窗 空窗期何以成影视工场ios何以成为求职者“黑历史”?

2024-04-26 05:07:05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 求职空窗期,即求职者因为各种原因,从学校毕业或结束上一段工作之后,有一段时间没有参加工作。不少求职者反映,空窗期已经成为求职路上无法忽视的阻碍,空窗期超过半年的找工作就会存在各种困难

● 有企业HR说,其所在公司招聘时,对于空窗期半年以上的求职者往往会直接卡掉简历,长时间的空窗将被认定为工作能力、节奏脱节。在还有其他求职者选择下,有空窗期的就不会被考虑了

● 企业“一刀切”拒绝空窗期求职者的做法是对劳动者人为设置障碍,是一种较为隐形的、新的职场歧视。用人单位应当完善企业招聘流程与招聘要求,将招聘重点放在劳动者个人能力上,尊重平等就业的权利

“应届毕业后想考研,没考上,之后因为有一年空窗期求职处处碰壁。”

“辞职后休息了一段时间,再找工作时因为有几个月空窗期被拒。”

“线上投简历,因为有空窗期,经常被HR(企业人事)‘已读不回’,也有的直接告诉我,虽然很符合岗位条件,但因为空窗期超过半年,按公司规定不予考虑。”

……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不少求职者在求职时受到空窗期的影响。所谓“求职空窗期”,即求职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学校毕业或结束上一段工作之后,有一段时间没有参加工作。不少求职者反映,这一段没有工作经历的空窗期已经成为求职路上无法忽视的阻碍。

受访专家指出,所谓“求职空窗期”不具有标识性意义,这对企业用工本身是无意义的。企业强行以存在空窗期为由,“一刀切”拒绝求职者,其实是一种隐形的职场歧视。企业招聘应遵循公平客观平等原则,将招聘重点放在劳动者个人能力上。同时,劳动者也应正视空窗期的存在,其间做好规划,充实自己,变劣势为优势。

见空窗期就卡简历

超过半年不予考虑

北京的肖爽(化名)自2017年大学毕业后,5年多来一直在同一家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2022年9月,公司大裁员,肖爽赫然在列。而就在被裁员的前一周,她才查出怀孕。

“被裁员加上怀孕,我不得不让自己停下来。”肖爽说,怀孕待产的过程中,自己同时在补充最新的行业知识,因此生育一段时间后,她认为自己完全准备好重返职场了。2023年年底,她开始投递简历,没想到,这段空窗期成了自己的“黑历史”。

“投递简历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HR看到空窗期有一年多直接就不回复了。只有很少的HR会问一下,中间这段时间在做什么,我一般都是如实回答,之后好多也都‘已读不回’。有HR甚至直接告诉我‘简历很符合我们的要求,但是空窗期超过半年我们就不考虑了’。”肖爽说。

她告诉记者,找工作的4个多月时间里,她接到的正式面试机会相比上一次就业寥寥无几。即使是为数不多进入的面试环节,空窗期也会被面试官反复提及,好像这已经是身上的一道“烙印”,“难道有了空窗期就低人一等了,我之前的工作经历和空窗期内的学习积累反而无人在意”。

求职过程不顺利,空窗期越拉越长,无奈之下,肖爽只能调整了自己的求职目标——不久前,她以降薪近一半为代价,终于接到了入职通知。

和肖爽一样,被空窗期这个标签拖拽着的求职者并非少数。

有媒体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64.5%的受访者认为经历职场空窗期后再找工作有困难,谈薪时遭打压、面试时遭盘问是两大难点。76.3%的受访者期待企业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综合评估求职者能力。

去年1月,在江苏无锡做工程相关工作的梁三可(化名)因不能接受被强制调岗降薪,提出了离职。

离职后,梁三可首先想到的是给自己放个长假:“之前上班工作强度很大,最长连续上过34小时班,连夜抢修维修也是常有的事。我有近7年没有正常休过长假,正好趁机调整一下身心状态,同时通过学习提升下自己。”

然而,休整近一年后,当她自信满满地准备重返职场时却被浇了一盆冷水。“我毕业即入职世界500强外企,工作近10年也做到了管理岗。”梁三可说,不错的工作经历让一些猎头主动上门联系,但对方进一步了解到有近一年空窗期后,就直说“不好推了”“公司一般就不考虑了”。

猎头内推没戏,自己投简历更是举步维艰。梁三可在线上招聘平台投了几个月简历,多数石沉大海。“以我本人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来说,公司无一例外对空窗期超过6个月的就不考虑了。哪怕简历筛选这一关过了,面试环节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仿佛就是在告诉求职者:空窗期就是你的污点。”

自嘲已经成了“无情的投简历机器”的梁三可,十分不理解企业对空窗期的“一刀切”拒绝:“因为空窗期而被歧视,无法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空窗期就更长了,这不是恶性循环吗?”

一种隐形职场歧视

侵犯平等就业权利

今年26岁的湖南李女士上一份工作与临床相关。频繁加班,工作环境也不好,消磨了她的工作激情,让她想着“必须要好好休息一下了”。休整近两年后,今年年初,她开始重新找工作,可即便降低了薪资待遇、岗位要求,仍然鲜少收到HR的进一步回复或面试邀请。

“空窗期的存在,似乎是对我这个人工作能力的全盘否定。”李女士无奈道。

山西太原的毕女士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备战考研,结果落榜。考研失败后,她开始在当地找工作,但因为失去了应届生身份,又有半年多的空窗期,找工作困难重重。

“几乎所有HR都要问我空窗期干啥去了,说了实话大多就没有下文了。”毕女士辗转尝试了数家公司,最后只找到一个月薪2300元的工作。权衡之下,她给了自己第三个选择——考雅思申请留学读研。

“我周围挺多和我一样毕业后考研一两年没考上的,这些人转而找工作时,大多因为存在较长的空窗期而举步维艰。”毕女士说,她在申请海外硕士的过程中,了解到其实在海外gap year(间隔年,指在进入工作前休息一段时间,用以体验生活)是很常见的事情,而且有了这段间歇的经历,反而会让人对生活有不一样的感受,让身心做好准备投入工作。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检索“空窗期”“求职空窗期”等关键词发现,存在大量有相似经历的空窗期求职者,基本空窗期超过半年的找工作就会存在各种困难。有的求职者甚至仅有两三个月的空窗期,也会被HR认为“空窗太久”,最终被拒。

有求职者称,自己空窗3个月,找工作时被HR调侃:“你这么久不工作一定不缺钱,没什么挣钱欲望吧。”最终HR以工作没有动力为由将其拒绝。

记者注意到,这些求职者大概可分为几种:一种是刚毕业时决定考公、考研等,失败后想要求职但失去了应届生身份;一种是因个人原因,如生病、家庭原因等离职后再就业;还有一种是从上一份工作辞职或被辞退后,一段时间后仍未能找到新工作,因此出现空窗期。

对此,不少网友吐槽,“因为家人生病不得已空窗,再找工作却接连被拒”“至少应该给人一个面试机会”“有求职空窗期难道就是工作能力不行吗”……

浙江杭州一名企业HR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公司在招聘时,对于空窗期半年以上的求职者往往会直接卡掉简历,“长时间的空窗将被认定为工作能力、节奏脱节”。“岗位有限但求职者众多,我们招聘还是力求高效招到合适的人,有空窗期肯定会被看作是一大减分点,在还有其他求职者选择下,有空窗期的就不会被考虑了。”

“据我了解,其他公司大多也一样。”这名HR说。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海明说,所谓“求职空窗期”不具有标识性意义,这对企业用工本身是无意义的。如果企业把求职空窗期明确作为筛选条件,就构成了就业歧视,肯定不符合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企业招聘中在意空窗期,可能有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这段时间的背调难以开展,不能排除风险;其二,无论主动空窗,还是被动空窗,企业均有可能对求职者将来的工作状态产生顾虑。

在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政律师看来,空窗期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劳动者的自由选择,由于空窗期过长而拒绝求职者入职,这无疑是一种较为隐形的、新的职场歧视。职场招聘应是公平客观平等的,我国劳动法第三条中就明确,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这就意味着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将与工作岗位、个人工作能力或工作表现无关的因素列为招聘条件。而求职空窗期的长短,当然与工作岗位、个人工作能力或工作表现无关。

“如用人单位以劳动者空窗期过长为由拒绝招聘,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如果起诉,有可能会被法院认定为就业歧视并承担侵权责任。”郭政说。

人为设障碍不可取

招聘应以能力为主

记者采访发现,求职空窗期成为求职者一大障碍,使得不少与岗位条件相符的求职者不得不大幅降薪、降低标准才能找到工作。不仅如此,有劳动者为了回避空窗期问题,还会刻意“美化”简历。

在空窗期相关话题下,不少网友分享“面试官问到空窗期时应该如何回答”的应对经验,还有的直接建议“延长上一段工作的离职时间,缩短空窗期”“空窗期加一段查不出来的兼职经验”“有熟人的话,最好能给你开个证明,证明这段时间工作没断”等。

广东深圳的陈晨(化名)因为有近一年的空窗期,求职时屡屡碰壁。在被不止一个HR直接或委婉告知“空窗期太长”后,她想出了一个对策——修改了简历上的时间线,把上一段工作的离职时间往后拖了半年多。修改简历后,她很快就接到了一家心仪公司的面试邀请,顺利通过面试后没几天,对方通知她要提供社保明细表和工资证明。

“这家公司是我求职以来条件最好的一家,如果不是改了空窗时间我可能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我想了想,还是跟他们讲了实话,之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陈晨说,自己很后悔“美化”简历。

她把这段经历发到了网上,本意是想提醒有相同想法的求职者,没想到评论区里还有不少人在分享“作弊经验”,“可以P社保流水”“空窗期长的话就找一家最近注销的公司随便写个职位,就说这家公司不交社保”。

对此,郭政说,诚实守信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基本要求。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应当贯穿劳动关系存续的始终,所以求职者如有简历造假的行为,属于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律师告诉记者,这种行为属于简历造假,是有问题和隐患的。求职者应聘到一家公司,至少要经历简历筛查、面试、录用时的背调、入职以后劳动关系转入等几道程序。隐瞒空窗期,“美化”简历的做法很容易被公司人力部门发现。

他解释说,首先在简历筛查时,“阅人无数”的HR会通过简历中描述的工作时间、部门变动、职位变迁来判断内容的合理性。然后是面试阶段,面对面试官的考察,编故事的内容很容易露馅。即使面试时蒙混过关,接下来的背景调查,特别是针对一些职级比较高的职位,当向员工的前雇主了解相关信息时,也会发现作假。

“普通职位的员工可能没有背调,但是入职后的劳动关系转入是任何人都避不开的。上一家公司劳动关系解除手续上的工作起止时间跟简历肯定是对不上的。所以面对层层关卡,造假根本不可行。”杨保全说,利用简历造假入职之后被发现,公司对员工的处理权利也有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发现应聘简历内容与实际不符,可以主张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企业“一刀切”拒绝空窗期求职者的做法是对劳动者人为设置障碍,并不可取,在招聘时应该以能力和岗位适配度为主要考核标准。

李海明告诉记者,企业设定所谓“求职空窗期”,要看具体情形,从合规用工的角度看,第一,应确保合法合理的背调能够顺利开展,真正了解空窗的原因;第二,企业应通过试用期等方面规范用工,避免设定无厘头的空窗期。

在郭政看来,求职空窗期不应成为求职者的障碍。作为用人单位,应当完善企业招聘流程与招聘要求,将招聘重点放在劳动者个人能力上,尊重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同时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以防不诚信劳动者。

杨保全建议,处于离职阶段的求职者在空窗期间也要对自己的职业有合理规划,可以利用空窗期,对自己所从事或希望从事的行业进行更多了解,同时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力主动学习深造,调整自己的心态,衡量和评价自己的优劣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求职者应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空窗期,不让空窗期成为真正的‘空窗’,充实自身,同时用诚实的回答应对面试中的空窗期问题,自信地展现自己的学习力、沟通力、深度思考和长线规划的能力,让空窗期的劣势变成优势。”杨保全说。(记者 孙天骄)

【责任编辑:卢小凡】
返回顶部

© 2023-2025 [碟调网] Sitemap 本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若有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